跳到主要內容

【天主教周報】11月04日聖嘉祿‧鮑榮茂主教紀念(St. Charles Borromeo)


內容全文:

教會改革者催生聖嘉祿傳教兄弟會

聖嘉祿‧鮑榮茂(St. Charles Borromeo,1538-1584)是義大利米蘭教區的樞機主教。當時16世紀的天主教會處於困境之中(包括:聖職人員的俗化及新教徒的分裂),在著名的特倫托(Trento)大公會議中,聖嘉祿作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

兒童主日學鼻祖 如同天父滿懷慈悲 

當米蘭爆發可怕的瘟疫時,所有的官僚紛紛離城逃避,但是聖嘉祿主教不顧生命危險,決定留在米蘭, 負責各種救濟與治癒的工作,並為貧困者開設學校及醫院。他在教區內致力整頓紀律,重振神職人員及信友的信仰生活。開辦教區修院,成為其他修院的模範;又為培育兒童的信仰設立「兒童主日學」,嘉祿樞機主教可說是「主日學」的鼻祖。 聖嘉祿曾說:「如果我們希望在服務上主的事上有所精進的話,我們一定要以新的熱情來開始我們每日的生活。我們一定要盡力讓自己處於主的臨在中,而且在我們的行動不可有其他目的,我們的行動只是單單為了光榮天主而作。」聖嘉祿傳教兄弟會選擇聖嘉祿為主保,就是因為他的熱忱與為教會悔改作出的貢獻。 若是教會沒有聖嘉祿‧鮑榮茂,也許現在我們就沒有彌撒經本,日課經,天主教教理,教區修院以及兒童主日學。尤其更不會擁有真正需要的:活生生的耶穌面容,如同天父,滿懷慈悲。


兩位偉大改革者 彰顯天主人性美善

為什麼聖嘉祿傳教兄弟會以聖嘉祿‧鮑榮茂主教來命名呢?剛開始,一想到聖嘉祿‧鮑榮茂主教以及 共融與釋放(Comunione and Liberation),簡稱 CL)的創辦人朱撒尼神父(Fr. Luigi Giussani),馬上就會注意到他們之間極大的對比,一位是熱愛美食的義大利神父,另一位則是操務苦行,勤奮守齋,面容憔悴的主教,他們之間究竟有什麼共同點呢? 和聖嘉祿一樣,朱撒尼神父也是一個偉大的改革者,同樣都經歷了教會時代的轉變;真正的改革意味重新發現出發點的重要性,聖嘉祿和朱撒尼在人生中皆遭到若干份子的反對與阻礙,但他們不求自己的利益,單純憑藉著天主的熱愛,努力克服一切困難,只為彰顯基督人性的美善。歷史學家安利科 (Enrico Cattaneo)寫道:「聖嘉祿是最為人傳述與喜愛的聖人。他還在世時,常常有些人視他為瘋子,一個熱愛基督的瘋子。


具體地在生活中體現了事主愛人

對天主的愛和對人的關懷,對這兩位神父有著具體性地深遠影響。抽象的「人類」不存在於他們的字典中,而是每個具體的個體――「人」,人來到他們門前敲門,期待獲得具體的回應,以滿足個人生命的需求與問題。 聖嘉祿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那由信仰而生的力量。他的朋友聖斐理伯內利(San Filippo Neri)問: 「這個人難道是鐵打的嗎?因公務繁忙睡眠不足所累積的疲憊、經常過度守齋以及在聖堂遭人射殺, 幸未喪命,身體如何有辦法承受這麼多考驗啊?」 他堅定的力量是因為愛,愛基督以及愛人,具體地在生活中體現對天主以及對人的愛。 對於天主提供的時間,嘉祿意識到一份責任,深刻感受到守靜默、祈禱、學習的渴望,瞻仰十字聖架及彌撒聖體聖事,更是不可或缺。在靜默中,他承擔耶穌痛苦的臉,疾病和當時貧窮的巨大重量,政治領袖的阻礙與鬥爭和整個團體的拋棄。面對這一切,他努力祈禱,積極創舉,在教會推行革新,在宗教改革危機後,力求表達歷史傳統的新形式。從他的祈禱湧出了新的文化形式。 嘉祿不喜愛泛稱的「人類」,而是具體地愛每個男人和女人,不可勝數的信件足以證明聖嘉祿的細緻入微,廣至擬訂聖堂建築的內容條例,細至指定神父 講道理時帽子懸掛的釘子位置,都標示清楚明白。


選擇聖嘉祿‧鮑榮茂為主保聖人

在1985年9月14日,屬於共融與釋放運動(CL)的康邁幸蒙席(朱撒尼神父的學生)和其他五位神父在羅馬成立了一個基督信徒的聖職善會――聖嘉祿傳教兄弟會(Fraternity of San Charles)。康邁幸神父曾說:「我們即使分散在世界各地,相隔甚遠,但是我們永遠在一起。」 聖嘉祿兄弟會創辦人康邁幸蒙席(Mons. Massimo Camisasca),現任義大利雷焦艾米利亞省(Reggio Emilia)的主教,他解釋道:「在我7歲以前都住在義大利北部的瓦雷澤省的湖岸小鎮,是聖嘉祿的故鄉,在那裏我開始認識了他。嘉祿1538年10月2日出生於義大利瓦雷澤省安傑拉市(Angera),因為家人的關係常常至湖岸小鎮做牧靈訪問,所以,我從小就對聖嘉祿這位聖人充滿興趣。12歲的時候,我有一晚夢到他對我說:「你以後會在我的瞻禮日晉鐸成為神父。」(那時我還從沒想過要當神父呢!)長大以後,我真的進入修院修道,準備晉鐸時,貝加摩省 (Bergamo)的主教告訴我,我和其他人不同,我的晉鐸大典在11月4日舉行,我突然想到那個夢,但我沒有將它當做特別的啟示或奇蹟,反而認為那就是聖嘉祿的保佑。10年後我創辦兄弟會,命名時我想到 了他,於是將修會命名為聖嘉祿傳教兄弟會。


聖嘉祿兄弟會在台灣的福傳事工

因聖嘉祿為主保聖人而成立的聖嘉祿傳教兄弟會以熱忱彰顯基督光榮,由 「共融與釋放運動」而生的聖嘉祿兄弟會以福音宣講、教理講授、團體生活、推廣「共融與釋放」的精神 為重點――信仰提升了理性的價值,答覆了我們每個 人心中最根本也是最真實的需要。 目前聖嘉祿兄弟會在全世界各地有130位神父與40 位修士,分派在21個國家。而在台灣服務的聖嘉祿兄弟會則是在1999年受狄剛總主教邀請,來到台北總教區,因此聖嘉祿兄弟會會長康邁幸蒙席決定派遣博義道、文德昇、柯士達等3位神父到台北學中文, 且準備在輔仁大學與堂區服務。 從2002年至今,都有神父們在輔大外語學院義文系教書。現今有柯士達神父以及分別於2011、2012 先後來台的安吉恩及孔天予等3位神父。柯神父和孔 神父目前在新莊聖保祿天主堂服務,安神父則擔任泰山聖方濟沙勿略天主堂本堂神父。


共融與釋放運動核心價值是信仰

1954年,義大利米蘭教區的朱撒尼神父,在學校教書時,發現義大利高中生雖然都領洗了,但是他們的信仰跟他們真正的生活中間有很大的距離。為了彌補這種缺失,朱撒尼神父決定跟學生開始一個信仰的旅程,目標是讓他們和耶穌相遇、認識祂,並體驗到信仰所帶來的喜樂,培育他們成為成熟的基督徒。 1969年,朱撒尼神父和一些大學生成立一個團體, 名為「共融與釋放」。核心精神皆來自於信仰:只有耶穌基督能帶給人真正的自由,從信仰生活中得到恩寵、愛及力量,並開始新的生活。天主是愛,天主是共融。耶穌來世為了讓我們分享與天主的共融, 也讓我們得到釋放和救贖。團體特點是:文化、行愛德、傳教。 信仰唯有經由個人的生命經驗所印證,並能回應生命的需要,才足以在這充滿對立的世界裡存活;為了顯示信仰和生命需要的相關性,因此為了表明我們的信仰是合理的,我們對理性要有一個清楚的概念。當 我們說信仰提升了理性的價值,意思是信仰答覆了我們每個人心中最根本也是最真實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