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3月, 2015的文章

【海報】2015復活節

每一年,我們的團體都會在復活節前夕提供給我們一幅畫及一段文字,幫助我們活出聖週的意義。 今年的畫作是卡拉瓦喬(Caravaggio)的《聖瑪竇蒙召》,文字是摘錄自教宗方濟各2015年3月7日於羅馬聖伯多祿廣場接見共融與釋放運動的演講,為了紀念創辦人朱撒尼神父逝世十周年暨共融與釋放運動創立60周年。 內容如下: 在我們今日的生活中,一如在耶穌時代,一切都從相遇開始。與這個「人」邂逅,他是納匝肋的木匠,和一般人一樣,但於同時卻不同。我們想到若望福音,在那裡講述門徒第一次見到耶穌(參見若一35-42)。安德肋、若望和西滿覺得耶穌能看到他們的內心深處,非常瞭解他們,這帶給他們驚奇,這驚奇使他們立時感到與祂連結在一起。 說到「相遇」,讓我想起卡拉瓦喬的畫作《聖瑪竇蒙召》,以前,我每次來羅馬,都會到聖路吉教堂,駐足瞻仰這幅畫。畫中包含貪錢的瑪竇,沒有人相信耶穌手指指向瑪竇所代表的訊息,那雙眼睛帶著憐憫望著他,揀選他作為門徒。這段相遇使他驚奇不已。 在耶穌基督慈愛的擁抱與憐憫中,我與祂相遇。 下載海報(PDF)

【好文分享】『半小時』的女兒

我今天首次參加共融與釋放舉辦的例行愛德活動,到泰山老人院與在裡面的阿公阿嬤們用歌唱度過一小時。 其中,這位阿嬤似乎把我錯認成他女兒了,一雙手把我握的緊緊的,怎麼樣也不肯放開,嘴裡說著含糊不清的台語,其實也真的不太懂阿嬤想要表達什麼,台語本來就不太好的我能做的,也只是乖乖的任由阿嬤牽著,然後再時不時拍拍他的背,在唱歌唱到一半的時候,也只能拼命斂著快落下來的淚,除了難過之外開始有種說不清的情緒在發酵,讓我的心有了不一樣的感受。 素昧平生的我們就這樣共度約十來分鐘,要離開的時候,阿嬤像是突然清醒過來一樣的理解到我不是他的女兒,在道別的時候只是不斷地向我們道謝,不斷地不斷地..... 在我們離開後大門關上後,那些阿公阿嬤的臉我看不到,但是激動的心情卻無法無法隨著大門一起被重新關上,我想之後如果時間允許,會繼續參加這樣的活動。 一直以來我總是無法很好的掌握與他人之間的距離,要不就是太過親熱要不就是稍嫌冷漠,今天這樣的時光某種程度上強烈的震撼我的心,也讓我開始願意對他人有些許其他想法,開始願意為自己的人生添增不曾出現過的篇章。 Violetta 汶瑾

【天主教周報】紀念共融與釋放創辦人朱撒尼神父逝世10周年專題報導(一)

下載天主教周報330期(2015年3月15日出刊) 美麗的美麗 Beauty, with the Capital B! 紀念 共融與釋放 創辦人朱撒尼神父逝世十周年 專題報導 ( 一 ) 「心中對『美』的渴望,觸動了朱撒尼神父,對美的渴求甚至讓他受傷,即使再平庸的美,都能使他滿足。他在找尋美的本質及找尋無限的美麗。」 -  教宗本篤十六世

【新聞】教宗接見共融與釋放團體:神恩是天主的活火,而非標籤

(梵蒂岡電台訊)保持你們與耶穌仁慈相遇的熱火,莫要把你們共享的神恩看作“一座記憶博物館”。教宗方濟各3月7日上午在聖伯多祿廣場接見共融與釋放團體成員時對他們作出這勉勵。當天是路易吉·朱撒尼神父(Luigi Giussani)建立該團體60週年。 有待精心呵護的,是熊熊的熱火而非高貴的灰燼。教宗方濟各借用諸多圖像來解釋神恩,他表示:神恩作為天主的恩典,現在是且永遠是孕育生命的恩典,即使經過了許多年。它絕不是一座沾滿了煙塵的紀念碑,平淡而死氣沉沉。

【新聞】教宗方濟各接見共融與釋放團體

2015/03/07  梵蒂岡 教宗:引領人們接觸耶穌的「人性」,讓他們懂得自由只來自祂 Foto: Keystone 教宗問候共融與釋放運動成員 教宗方濟各接見十二萬名義大利教會運動「共融與釋放」的成員。教宗提醒信眾要守護耶穌在中心,不是當祂的精神,而是「祂的臂、手、腳、一個向外接觸的心和靈」,並要杜絕自滿。他「引用朱撒尼神父( Fr. Luigi Giussani )留給我們的遺產,不能淪為紀念館以懷緬昔日的事情、決策、行為規範。相反,它要求忠誠於傳統,一如馬勒( Mahler )說,要保持心火燃燒,而不是在崇拜骨灰。」

【展覽】From my life to yours

今年正值共融與釋放運動創辦人朱撒尼神父逝世十周年,特別舉辦展覽紀念。透過朱撒尼神父生命中幾個重要的圖像及作品摘錄,帶領大家認識朱撒尼神父的精神。 下載展覽 >To download the exhibit in  English , click here. 3月1日星期日我們在臺中展出,先在台中市耶穌救主總堂舉行朱撒尼神父逝世十周年感恩聖祭彌撒,由蘇耀文主教主祭,Sebastian神父與孔神父共祭。接著在Stefano和Ilaria的家,有午餐、唱歌與共融與釋放團體成員分享見證,以下是當天活動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