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團體介紹


共融與釋放運動
The movement of Communion and Liberation

        「共融與釋放」(Communion and Liberation),簡稱CL,1969年,由朱撒尼神父和一群大學生成立,其核心精神來自信仰:信仰提升了理性的價值,並答覆了我們每個人心中最根本也是最真實的需要。 核心精神來自於信仰:只有耶穌基督能帶給人真正的自由,從信仰生活中得到恩寵、愛及力量,並開始新的生活。

        朱撒尼神父在學校教書時,發現義大利高中生雖然領洗了,但是信仰跟生活有很大的距離。為了彌補這個空缺,朱撒尼神父決定跟學生們展開一段信仰旅程,目標是讓他們在生活中和耶穌相遇、認識、並體驗到信仰所帶來的喜樂,培育他們成為成熟的基督徒。

        「經過早年在家庭、修院的培育,和之後的默想,我深刻地體認到,信仰唯有經由個人的生命經驗所印證,並能回應生命的需要,才足以在這充滿對立的世界裡存活;為了顯示信仰和生命需要的相關性,因此─這個『因此』對我很重要─為了表明我們的信仰是合理的,我們對理性要有一個清楚的概念。當我們說信仰提升了理性的價值,意思是信仰答覆了我們每個人心中最根本也是最真實的需要。」(朱撒尼神父《教育是一場冒險》p.20-p21,西元2005年,Rizzoli出版社)

        共融與釋放運動的成員大部分是平信徒,其中也包括主教、神父、修士、修女,共有十萬人之多,散布於世界九十多個國家,從美國到紐西蘭,從俄羅斯到南非,只要有意願都能加入,不必報名註冊,團體內的這份友誼,植根於基督宗教信仰,幫助我們了解信仰與生活的密切關係。透過定期聚會(也就是團體學校),一起閱讀朱撒尼神父的書籍以及教會文獻。除聚會外,成員們以個人或組織的形式在教會與社會上,藉愛德行動活出信仰的精神。有許多組織、慈善機關及修會,皆是由共融與釋放運動而產生的,2012年2月22日在米蘭教區開始了朱撒尼神父列真福品案。

        1982年,教廷批准共融與釋放兄弟姐妹會為基督信徒的善會。2005年2月22日,朱撒尼神父逝世於米蘭的家中,之後由西班牙籍的朱利安.卡隆神父(Julián Carrón)接任會長,2021年卡隆卸任後則由義大利籍的彭達偉(Davide Prosperi)接任會長,由凱薩接任副會長(Cesare Pozzoli),目前全球約有6萬個註冊會員。

        朱撒尼神父認為,基督宗教是人與耶穌的相遇,因為耶穌臨在於祂所建立的教會內。

共融與釋放的精神:文化、愛德、福傳

文化:基督是我們每個人所渴望的救主,也是我們人生的意義和目標;人類所有的行動都和耶穌有關,也都顯示出祂的臨在或是顯示出我們正在尋找祂。
愛德:履行愛德,便是學習耶穌怎樣愛別人,怎樣對待別人。
福傳:充滿天主恩寵的基督徒,渴望每一個人都可以分享這種新生活。所以願意把福音這個好消息,傳報給每一個人。

共融與釋放的特色:
除了持續參與教會禮儀和祈禱生活外,共融與釋放邀請每個人都可以自由參與:

一、團體學校:每周一次的團體學校,成員們一起閱讀朱撒尼神父的著作:《人的宗教性》、《基督宣言的起源》、《為什麼有教會?》等,在台灣,共有五個聚會地點:台北、新莊、泰山、輔大及台中。
二、愛德行動:愛德活動的目標不是為了幫助別人解決問題,而是透過陪伴他們、認識他們的需要,讓我們學習什麼是愛。朱撒尼神父說:「學習不求回饋、無私的愛,如耶穌的精神一樣。」
三、共同基金:參與共同基金是一項記號,證明了我們願把我們的整個生命,包含金錢和其他的所有,孕育成完全為了奉行天國旨意的計劃,呼應福音教導的神貧精神。如聖保祿所說:「我們什麼都沒有,卻擁有了一切。」真正能擁有一切的方法是捨棄一切。就算只奉獻一塊錢也行。
四、神操/四旬期將臨期聚會:神操是每年一次的大避靜,成為共融與釋放的美麗傳統,邀請個人或團體暫時離開熟悉的日常生活,藉著靜默與祈禱等操練,在信仰中逐步認識自己,並加深與天主之間的關係。四旬期和將臨期舉辦大型團體聚會,探究信仰與生活經驗的關連。
五、假期體驗:假期對我們的生命而言,是一年當中最有價值的時間。讓我們因著這個假期更能專注於所喜愛的人事物,能與這些人事物有著更密切的互動。假期給我們時間認識那創造天地的天主,提醒我們用深刻的眼光看待大自然,在這段美好的自由時間裡,我們可用不同的祈禱方式、加深祈禱的虔誠度、學習趨近於事實的謙卑、找到自己生命的熱情與付出、對周遭人事物的情感投入以及建立真實的人際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