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活動報導】2025神操「我們認識到什麼是愛」

記者鍾奇芳/新店報導|攝影 黃曉柔 2025年5月17日至18日,共融與釋放台灣分會於新店崇光中心文萃樓舉行以「我們認識到什麼是愛」為主題的神操活動。神操由會長柯士達神父(Paolo Costa)帶領,來自各地的弟兄姊妹,彼此在共融與祈禱中重新發現:「愛,如何能不僅僅是一種短暫的情感或道德行為,而是昇華為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為生命帶來真正的平安?」  全體合照 愛德是生命的法則 柯士達神父引用朱撒尼神父的教導指出:「首先我們的本性就是有關心別人的『需要』,我們稱其為生命的法則」,生命的法則就像吃飯、喝水、睡覺這樣自然的法則,若是不執行就會死掉!這樣的提醒,開啟弟兄姊妹們對愛的重新認識——愛並非單純的感受,而是一種超越自我的行動。神操的目的,也正是讓人脫離對愛的抽象理解,更是耶穌基督的本質與一份禮物,能以生活實踐來回應基督的臨在。 在美之中看見天主:畫作、歌唱與信仰的對話 神操中的靜默休息時間,中世紀義大利畫家--杜喬(Duccio di Buoninsegna, 1255–1319)的作品,伴隨弟兄姊妹默想。其代表作《莊嚴聖母》(Maestà/The Rucellai Madonna)系列,將聖母、基督受難、復活等救恩歷史具體呈現在西恩納主教座堂中。讓我們了解到杜喬如何融合拜占庭與哥德式風格,並在畫面中賦予信仰深刻的神學寓意。此外,服務會音樂組準備獨唱、合唱與主題相關的歌曲,帶領團體沉浸於音樂饗宴之中,寄情於歌聲中,試著尋找自我與天主的連結,再次呼應聖奧斯丁說的話「美好的歌唱就是雙倍的祈禱」。對弟兄姊妹們來說,這樣的藝術不僅是沉浸式的享受,更是一種靈修的契機:美是天主給人類的禮物,也是與祂相遇的通道。 信、望、愛三德的實踐 在講授環節中,神父以「信、望、愛」三德作為神操的核心線索: • 信德 (Faith): 這並非盲目的相信,而是「承認耶穌基督」。引導我們反思,信德源於一次真實的、與耶穌的相遇,並由此產生一種持續前進的生命態度,如同一次目標明確的人生「朝聖」。 • 望德 (Hope): 這是「對未來的肯定」,其根基並非虛無的盼望,而是牢牢植根於「現在與耶穌的關係」。這份確信使人懷抱著走向「上天堂」的終極盼望。 • 愛德 (Charity): 這是信與望所結出的果實,是一種「新的生活方式」,為生命帶來深刻的「平安」。如新教宗良十四就職時的第一句問候「願你...
最近的文章

【活動報導】「主,我願意跟隨祢」 —在藝術與信仰中的拜苦路

  2025年4月12日(六)共融與釋放團體聚集於輔仁大學,進行四旬期中的重要祈禱,沉浸在藝術與信仰中,默想耶穌受難救贖世人的苦路之行。 記者鍾奇芳/新莊輔仁大學報導|攝影 蕭宏璋| 4月12日週六上午,共融與釋放團體聚集於輔仁大學校園,共同參與四旬期的拜苦路祈禱。由台灣分會會長柯士達神父(Paolo Costa)帶領,老少共約三十位成員參與,透過五處象徵耶穌苦難的重要時刻以及5位與耶穌相遇的人物,默觀與反思自己在信仰生活中與耶穌的相遇經驗,在耶穌的苦難救贖中得到愛與盼望。最終,全體移動至天主教總修院,以畫作賞析與心得分享作為活動的結語,進一步體驗耶穌的愛在我們中間,堅定信仰與團體共融的實踐。 校園內的五站苦路,走進生命的深處 本次苦路以「主,我願意跟隨祢」為主題,選擇輔大校園作為拜苦路的場地,五個苦路站點,在每一處我們都會遇到一個人:我們會試著透過他們的眼睛來看耶穌,提供自我反思的借鏡。我們也必須在耶穌面前表明立場:我們不能只是做一個中立的旁觀者。朱撒尼神父總是教導我們,在耶穌面前,只有兩種選擇:拒絕或接受。中立最終只會導致拒絕:在福音書中,那些只為了自己的利益而追隨耶穌的人,最後都選擇了背叛他。每一站皆由弟兄姊妹們朗讀經文與默想祈禱詞,並以短暫靜默與詠唱經文邀請參與者內省現實生活中與耶穌同行的時刻。 從校園廣場出發,一行人經過圖書館外林蔭道、文學院走廊、耶穌聖心像前等地點,最終抵達總修院。隊伍保持莊嚴與沉靜的步伐,有人低頭走著默想,有人靜靜凝視路旁自然景物,彷彿在每一步裡與受苦的基督相遇。 「當我們以為自己是走在熟悉的校園路上,卻因信仰與苦路的主題而轉換了視角,驚奇發現以為熟悉的充滿新鮮,感受到空間中更深層的神聖與召叫,」有參與者在分享時如此表示。 復活節海報畫作賞析 結束五站苦路後,活動移至總修院教室內進行第二部分:畫作賞析與個人分享。 朱撒尼神父教導我們,感受美的事物是天主給我們的能力,也是與天主相遇的機會。共融與釋放團體於復活節、聖誕節,全球發行與贈送海報,提供一個省思自我與信仰分享的媒材。今年復活節的海報畫作賞析:「親吻十字架」,簡介如下: 畫作:《親吻十字架》(Il bacio alla croce) 畫家:喬凡尼・塞根迪尼(Giovanni Segantini) 創作年份:1881–1882年 這幅畫作描繪了信仰、母愛與救贖交織的深刻時刻,更...

【活動報導】愛在團體生活中的實踐-朱撒尼神父追思紀念彌撒

共融與釋放團體台灣分會於2月22日(六),假新莊聖保祿天主堂舉辦朱撒尼神父追思紀念彌撒。天主教台北總教區鍾安住總主教主祭。聖嘉祿兄弟會神父們與教廷駐華大使館斯德望·馬佐提蒙席(Stefano Mazzotti,聖座特使)共祭。 追思紀念彌撒前,來自台北、輔大、新莊、泰山、台中各地共融與釋放團體的弟兄姊妹們共聚一堂,相互分享在團體學校中的學習與生活中的實踐體驗。   朱撒尼神父追思紀念彌撒全體大合照。 台北總教區鍾安住總主教主祭朱撒尼神父追思紀念彌撒 [CL台灣分會 記者鍾奇芳/新莊報導、黃曉柔攝影] 共融與釋放團體台灣分會於2月22日(六),假新莊聖保祿天主堂舉辦朱撒尼追思紀念彌撒。天主教台北總教區鍾安住總主教主禮,共融與釋放台灣分會會長柯士達神父、聖嘉祿兄弟會安吉恩神父、新莊聖保祿天主堂司鐸沈祈安神父、馬天諾神父、教廷駐華大使館斯德望·馬佐提蒙席(Stefano Mazzotti,聖座特使)共祭。來自台北、輔大、新莊、泰山、台中各地共融與釋放團體的弟兄姊妹們、堂區教友,一同參與追思紀念彌撒。 首先由共融與釋放台灣分會會長柯士達神父代表團體歡迎感謝台北總教區鍾安住總主教蒞臨新莊堂主禮彌撒,揭開序幕。柯神父並宣讀朱撒尼追思紀念彌撒的祈禱意向:「讓我們在這禧年向『希望的活泉』聖母瑪利亞祈求,願她帶給我們恩寵,能夠天天重新回覆天主的召叫。願露德聖母在我們兄弟姊妹會的旅途中守護我們,增長我們的感恩之情,感謝朱撒尼神父出現在我們的生命之中,也增強我們對教會的愛,渴望奉獻一己之力。最後我們祈求天主將和平賜予我們與全世界。」 其後台北總教區鍾安住總主教於彌撒中證道,除了介紹朱撒尼神父的生平之外,並讚揚朱撒尼神父藉教育的影響,也是福傳的工作,帶領了年輕人認識天主,以現代年輕人的方式,生活分享的方式,輕鬆的把信仰傳出去。強調朱撒尼神父除了是神學家,更是教育家,教導我們。說明如以下四點: 1. 以愛為本體活出愛的生活,活出信仰生活,尋找的真理就是耶穌基督。 2. 信仰是同道偕行,在團體中同行。 3. 耶穌基督是要傳出去,不應脫離世界,是擁抱世界。 4. 呼應今天的讀經,耶穌基督的救贖,愛是在團體生活中才能實現的。 鍾總主教繼續闡述:人不能自己一個人孤立的生活,需要在團體生活中與耶穌相遇,教會就是信仰耶穌基督的人組成的團體,在團體中生活合一,唯有在團體中才能體現愛的真...

澳門假期《我們就是這份奇蹟》

來自北京、上海、香港和台北的共融與釋放中華區團體在澳門共同度過假期。這三天的行程充滿了對話、分享、遊戲,並體會到一種賜予的合一。 10月18日至20日,中華區共融與釋放團體在澳門相聚,共同參加假期活動,討論「開學聚會」的主題:「被召叫,也就是被派遣:福傳的起點」。在經歷了這些年來的歷史性事件,包括新冠疫情後,能夠舉辦這次假期本身就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更別提接受這個邀請並不容易——假期得來不易,旅費昂貴,出入境也不簡單。然而,仍有來自北京、上海、香港和台灣的超過60人聚集在這個面向大海的小宗教場所,遠離了讓澳門成為「東方拉斯維加斯」的賭場。 剛到達時,有些人與多年未見的老友重逢擁抱,另一些人則與新朋友握手問好。也有人像高雪一樣,因為害羞而不敢大聲說出自己的名字。不知道是什麼樣的渴望,讓她從中國首都來到這裡。另一方面,Elaine接受了一位遠方老朋友的建議,決定參加這個活動,儘管幾乎不認識任何人。與高雪不同的是,她性格活潑,很快就破冰。或許正因如此,她們剛好被分配到同一間房間。 大家放下行李後,於18:30準時集合吃晚餐。柯士達神父帶領祈禱後,邀請每個人隨意找個座位,讓大陸、台灣和義大利的成員能夠彼此認識,意識到自己都是同一團體的一部分。在餐桌的輕鬆氛圍中,大家開始分享個人故事,彼此交織。 東東分享自己如何在無意間走進聖嘉祿修會的家,並因此與家人一起請求受洗;曉柔則是因為在臉書上看到一些滿臉笑容的照片而與CL相遇;心慈在大學裡的偶然相遇後不久前決定領洗。而煜煒在上海被同事Pilar的一句「我為你祈禱」深深打動。這些不同的面孔、截然不同的故事都表露出內心深處的渴望,渴望在這幾天裡見證奇蹟的發生。 晚上8點整,大家聚集在大廳,柯神父簡短介紹了假期的主題:「矛盾的事,自由是依賴天主」。一首開場歌曲《至少還有你》恰如其分地表達了自由與被愛之間的密切關係。Ning學寧精心製作的彩色卡片,讓每個人感受到被召喚、被期待。每人卡片上都有自己的名字,旁邊是一幅簡單的圖案:圓圈裡有一個小點,與圈外的X連結,象徵著與那位唯一能給予我們真正自由的存在的連結。晚間彌撒後,大家的對話延續到深夜,滿懷相聚的喜悅。 第二天早餐後,我們聆聽了台灣青年Bosco人權的見證。他剛剛結婚不久。他說:「我感到自己被召喚,邀請進入這個團體,這團體在潛移默化中改變了我對生命和關係的看法。我開始意識到信仰也影響著金錢...

【活動邀請】共融與釋放假期

假期 ,「所謂自由的時間,就是你沒有需要完成的義務或責任的那段時間,沒有任何你被迫該做的事,那段自由的時間,才是真正的自由時光。」在共融與釋放的假期體驗中,我們一起接近大自然、唱歌、分享、祈禱與彌撒,一起向前走, 耶穌臨在中間,陪伴我們分辨並尋找心中真正的渴望。 🛎️共融與釋放假期 開始報名囉! 💌主題:「矛盾的事:真正的自由是依靠天主」 📆日期:2024年10月18日(五)18:00至10月20日(日)午餐後 📍地點:澳門🇲🇴竹灣聖若瑟靜院(地址:澳門竹灣馬路748-790號,自行前往 12:00後可Check-in) 🔹費用:台幣5,500元(✈️機票自理) 👉費用包含: - 雙人房兩晚住宿 - 餐食(從週五晚餐至週日午餐) - 基礎海外旅遊平安保險200萬 - 活動場地費用 - 澳門城市遊交通費 🔖活動內容:彌撒聖祭、靈修祈禱、探索古蹟、享受遊戲、分享交流、歌唱時光與體驗天主臨在的友誼。 🔍活動詳情與報名請見下方報名表單: https://forms.gle/8H1mtT6urcN3AaiA8 歡迎報名~

【活動報導】2024神操 上主說:令我驚奇的,是希望。

一年一次的神操為共融與釋放團體重要的靈修聚會,今年在全世界各地陸續展開神操,發源地義大利有21,000人參加,靈修相同的主題:「上主說;令我驚奇的,是希望。」 今年神操的主題是出自法國詩人夏爾沛吉(Charles Peguy)的詩,呼應教宗提及2025千禧年主題為希望-望德,我們要在一起彼此提醒,認識真正的望德是甚麼,而不是麻醉自己逃避現實,把希望放在小小的東西上。我們藉由主題研討、靜默靈修、分組討論分享,來認識真正的望德。我們靜默與沉澱自己在二天充實的相聚中,理解自我有一股與生俱來要實現自我的衝勁,對幸福的自然渴望,而望德的恩寵答覆了真正幸福的渴望,聖神臨在我們中間,讓我們有機會先探求自己的內心,渴望什麼? 在台灣的聖嘉祿兄弟會神父們也跨海協助鄰近國家的神操靈修活動:沈祈安神父到北京、柯士達神父則到了東京。今年本地的神操(2024.5.25-5.26)報名參加踴躍,有41人聚集於新店崇光文萃中心,展開為期二天一夜的神操。這些遍地開花豐碩盛大的神操參與人數不是讓我們驕傲,而是告訴我們,無論在世界各地,在靈修的道路上,屬於共融與釋放團體的我們都一起向前邁進。 [CL台灣分會 記者鍾奇芳/新店報導] 共融與釋放團體台灣分會於5月25至26日假新店崇光文萃中心Wencui Center 的文萃樓舉辦2024年神操-「上主說;令我驚奇的,是希望。」本次神操計有41位弟兄姊妹參與,由共融與釋放台灣分會會長柯士達神父依據全球統一文本主講,內容包括主題研討、靜默靈修、分組討論與成員分享。 去年神操主題讓我們在內心重燃信德,就是渴望、呼求、認得並擁抱耶穌,信望愛是超性的德行,是天主恩寵。而今年所談的就是要有個心認得祂,人的心是份許諾。朱撒尼神父要我們先從自己開始,看看自己心的渴望是甚麼?每個人都有實現自我的衝勁,從自己的經驗中發現與渴望實現自己。我們會用自己的本能發洩或瘋狂娛樂、贏得讚美,例:經營IG點讚、分享臉書……,為了找到自己的滿足。然我們必須聚在一起彼此提醒,認識真正的望德是甚麼,而不是麻醉自己逃避現實,把希望放在小小的東西上。因為在我們心裡,天主給了我們一個許諾,這是人的特色,渴望永遠的滿足,無限的渴望卻是完全的開放,只有渴望,但沒有具體的答案。在生活的各種記號中找尋真理與滿足,都是抵達耶穌的方式。等到耶穌的來臨,透過記憶會認得耶穌,從渴望到期望,只有祂才能滿足我們的心...

【活動邀請】神操2024 (Spiritual Exercise)

神操(Spiritual Exercise)是每年一次的大避靜,成為共融與釋放的美麗傳統,邀請個人或團體暫時離開熟悉的日常生活,藉著靜默與祈禱等操練,在信仰中逐步認識自己,並加深與天主之間的關係。 ▪️活動日期:2024年5月25日(六)上午九點~5月26日 (日)下午三點半 ▪️活動地點:崇光文萃中心 五樓 (新北市新店區三民路19號五樓) ▪️報名費用:每人1,800元(雙床房)、指定單人房加600元(含住宿、餐費、保險、團體奉獻) ▪️即日起,報名並繳費至5月12日(日)止 ▪️備註:當日請帶共融歌本和每日禮讚(如果有) ▪️報名表單: https://reurl.cc/OMbKmA